——【普通發票被紅沖的篩查】——
鄰近年末,財務部門忙于結賬、報表與預算,但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,有一項關鍵風險排查極易被忽略,卻可能直接導致企業稅務合規風險與真金白銀的損失——那就是 “被紅沖的普通發票”。
一、核心風險:什么是“被悄悄紅沖的普通發票”?
想象一下這個場景:您公司收到一張普通發票,已正常計入成本或費用。但后來,開票方在未與你溝通的情況下,單方面將這張發票作了紅沖(全額或部分)。
導致的直接后果是:
這張發票在稅務系統內已失效,而您公司賬面上卻依然保留著這筆成本費用。在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,該筆成本將不得在稅前扣除。若被稅務機關核查發現,公司需要進行納稅調增,并可能面臨繳納滯納金乃至罰款的風險。
面對上述風險,公司既可以在日常控制,也可以在定期,比如年末一次排查。
二、年末一次排查:年末主動一擊,鎖定風險
具體操作路徑如下:
-
登錄貴公司的電子稅務局。
-
找到【我要辦稅】→【稅務數字賬戶】→【發票業務】→【發票查詢統計】→【全量發票查詢】
-
在篩選設置中,請關鍵把握兩點:
通過此查詢,您可以快速導出一份在本年度內所有已被對方紅沖的普通發票清單。隨后,只需將這份清單與公司的賬務系統進行核對,即可精準定位出那些“已入賬但被紅沖”的問題發票。
三、日常控制
-
登錄公司的電子稅務局;
-
選擇【發票業務】-【發票入賬標識】確認發票入賬。因為在電子稅務局中做了入賬確認的發票,開票方如需紅沖,則需收票方的同意。
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控制普通發票被不知情地紅沖。
四、理想與現實的平衡:日常控制+定期篩查
電子稅務局可以使用 【發票入賬標識】 ,一旦對發票確認入賬,開票方紅沖時就需要我方同意,這豈不是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?
理論上確實如此,但在現實操作中,我們面臨兩大難題:
-
信息噪音大:稅務系統中可能會存在非本公司實際或無需入賬的發票(如被誤開具的),財務人員難以一次性將所有普通發票全部勾選入賬。
-
時間成本高:財務人員對每一張發票逐一核對并勾選入賬標識,將耗費巨大的時間成本。
因此,將 “入賬標識” 作為一項針對大額、核心發票的日常選擇性防護是可行的,而將 “年末紅沖查詢” 作為一項全覆蓋、高效的風險掃雷手段,二者結合,才是更具性價比的策略。
因此,
請在年末關賬前,務必抽出時間執行一次上述排查。 這并非一項復雜的操作,卻能有效幫你堵住潛在的稅務漏洞,確保成本費用的合規性,讓企業安穩度過匯算清繳期。